监控电源线的线径(平方数)选择主要取决于供电距离和设备功率,需综合考虑电流承载能力与电压降。以下是具体建议:
基本原则 电压:监控设备通常为12V DC,电压较低,长距离供电时易产生压降(线损),因此需根据距离调整线径。 电流公式: I = \frac{P}{V}I=VP (例:12V2A的摄像头功率 P = 12V × 2A = 24WP=12V×2A=24W)
线径选择参考表 设备电流供电距离推荐线径(平方毫米)说明 ≤2A(如12V2A)0-10米0.5²(国标)短距离无需考虑压降 ≤2A10-30米0.75²中距离需稍粗线径 ≤3A(如12V3A)30-50米1.0²减少压降,确保电压≥11V >3A或多设备并联50米以上1.5²~2.5²长距离或大电流需加粗
关键注意事项 压降控制:12V系统建议末端电压≥11V,否则设备可能不稳定。 计算公式: \text{压降}(V) = 电流(A) × 线阻(Ω)压降(V)=电流(A)×线阻(Ω) (线阻与线径、长度相关,铜线电阻率约0.018Ω·mm²/m) 多设备供电:若集中供电(如多个摄像头共用同一电源),需计算总电流并加粗线径。 示例:3台12V2A摄像头并联,总电流6A,50米距离建议≥2.5²线。 材质选择: 必须使用纯铜线(杜绝铜包铝),电阻更低,安全性更高。 室外布线选防水、防UV的电源线(如RVV护套线)。
实际应用场景 场景1:单个摄像头(12V1A),20米距离 → 选0.75²线(压降可忽略)。 场景2:4台摄像头(总电流8A),40米集中供电 → 选2.5²线,或分路布线(每路1.5²)。
常见误区 误区1:线径越粗越好? → 过度加粗会增加成本,短距离(<10米)0.5²足够。 误区2:忽视线材质量? → 劣质线材实际截面积不足(如标称1.0²实际仅0.7²),易发热或压降过大。
总结 短距离(<10米):0.5²~0.75²。 中长距离(>30米):1.0²~2.5²(根据电流和距离计算)。 务必实测末端电压:确保设备端电压≥11V,否则需换粗线或缩短距离。 建议使用线径计算工具(如在线电压降计算器)精准匹配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