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推行ETC是大势所趋,既能节省人力成本、降低能耗又能提高通行效率。日本ETC技术于2001年正式投入运营,2006年即达到20%左右的市场普及率,2008年达到30%,2010年更是高达56%。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ETC全国联网工作要求,2015年年底前要基本实现全国ETC联网,客车ETC使用率不低于25%,非现金支付使用率达到20%;主线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ETC专用车道数原则上不少于两入两出;匝道收费站ETC覆盖率不低于90%,ETC车道必须是专用车道。
ETC大优点:
1节省时间,免去了排队等候的烦恼。
2绿色低碳:车辆通行收费站不停车,可降低噪声和尾气排放,减少污染。
3资金安全:由于ETC收费实行非现金交易,资金的保管使用更加安全。
4节省费用:车辆减少起步、刹车频率,降低磨损、油耗,用户还能享受通行费9.5折的优惠。
5畅行全国:预计2015年下半年全国ETC联网后,ETC用户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卡通行。
ETC系统有三样ETC OBU RUS缺一不可
不停车收费是如何实现的?数据交换。ETC不停车收费系统有3个组成部分:ETC卡、车载电子标签OBU、路侧单元RUS。其中车主需要持有的是ETC卡和OBU。ETC卡和普通的信用卡一样大小,只不过为了便于插入OBU,是一张完全的“平面卡”。OBU的大小和一般卷烟盒相当,但比烟盒略大更薄,将被安装在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处。
当车辆通过ETC专用车道时,插在OBU中的ETC卡将被车道内的RUS感应到,自动记录车辆信息并扣除通行费。与此同时,车道的栏杆自动抬起,车辆即可通行。小车在不找零的情况下,通过人工收费站一般需要15秒,而大货车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经过前期测试,安装了ETC系统的车辆,过站时间将提升5倍以上。
目前,全国各省市高速ETC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并已有部分线路投入使用当中。而随着建设的投入,ETC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弊端也显现出来了。
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全国联网工作骑虎难下。一方面,ETC技术误读率高、邻道干扰、路径识别问题没解决,全国两套标准运行,长三角与京津冀不能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建设成本、运营成本高,高速公路公司怨声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