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以下简称SVAC) 标准,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业界广泛关注,SVAC 标准及其产品实现由于其行业应用的特殊性和技术难度较大,在很多时候会受到误解。为了促进 SVAC 产品的健康发展,a&s 杂志专门咨询了SVAC 标准的第一起草人 -----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陈朝武研究员 ( 享受国务院津贴,是我国安防与视频监控领域的首席专家 ),解答了市场上比较关注的几个话题。
a&s:国家特别强调社会公共安全,如何看待大安防的概念?
陈朝武 :个人认为,现在大家提到的公共安全,不仅仅指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反恐等,还包括消防、食品、环境、信息、交通领域等所有社会公共安全。在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信息惠民等项目建设中,虽然项目名称不同,但内涵相同,都不只是涉及公安信息化、政务信息化、金融等行业的信息化,而是深入探讨全社会管理创新,创新整个城市的信息惠民措施,保障老百姓在养老、教育和医疗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安全应用,近年来安防、技防是朝着一个大安防的趋势发展,研究机构、企业和媒体都应该看到这个趋势。
a&s:SVAC标准的立项初衷是什么,为什么监控还要一套行业专用编解码标准?
陈朝武 :各类信息化应用,数据是基础,要把数据源进行分类并规格化后计算机才能识别,信息总是以数字 0和1输入计算机的。在计算机可识别的信息分类中,数字、文本、图形和音视频文件等作为其基本应用数据,而这四类数据,以音视频作为非结构化信息在存储、分析和传输中技术最复杂,数据体量最大,所有的IT技术在视频应用中都有所体现,SVAC 标准的技术难点也在此。SVAC 标准立项的初衷,是因为媒体编解码是针对广播电视应用发展过来的,不是面向监控应用的,媒体编解码标准不能满足监控应用的一些需求,如 :视音频绝对时间嵌入,安全及监控专用信息携带等等。
SVAC 标准的定位是 :不仅仅追求编码效率最高,更关注智能分析和视频信息本身及其分析描述信息的安全传递和应用,需要强调的是监控应用场景复杂,它所处的应用环境是全天候的 ( 和广播电视完全不同,千万只“眼睛”在前端 24 小时值守 ),其观察场景千变万化,大家知道任何编解码过程都会有损图像,所有编解码算法都追求损失最小,监控应用中,编码和解码同等重要 ( 广播电视的编码源充分保证,不存在质量不好,照度不够等问题 ); 在视频监控应用系统中,音视频不可能处处同在,因此视音频也不可能像媒体编码那样采用相对同步,而必须在码流中携带绝对时间信息。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时,可能会做些伪装和隐蔽,所以监控中得到的原始图像质量很可能较差,这些在媒体广播中是不会遇见的。SVAC 标准规定了监控应用系统中的绝对时间添加、安全和监控专用信息携带等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法,满足监控应用需求,所以需要制定监控行业的编解码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