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物流、智慧交通……随着信息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这些原本只会出现在设想中的字眼,就这样在老百姓的眼皮底下一步步成为了现实。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中,针对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的发展问题,在辽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荫环建议,国家应设立一套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建设及评估标准,从而在数据同步、信息共享等方面实现医保、社保的跨城市运行。江苏省常州市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围绕“智能制造名城”打造有特色的智慧城市,近年来取得一定成果。
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2014年,城域网出口带宽达1200G,固网用户达160万,家庭普及率达96%,平均带宽9.1M;手机用户达690万,普及率近80%,移动网用户达565万,同比增长22.9%;4G实现商业运营,用户数达78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12万,IPTV用户52万,同比增长18.5%;全面完成政府免费wifi上网工程,在医院、公园、交通枢纽等24个公共场所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成功登录150万人次;68个新建住宅小区纳入光纤入户共建共享监督执行范围,其中10个小区已竣工并交付使用。
顶层规划设计日益丰富
相继出台了《常州市促进信息消费的实施方案》、《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常州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常州市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常州市市民卡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促进常州市信息消费和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作为今后2年建设工作的指导文件,《智慧常州建设实施方案》也将为各部门推进智慧城市工作明确具体内容和要求。
政府项目审核更加规范
《常州市市级政府投资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正式发布以来,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将实施全过程管理,执行年度计划制度,精简财政预算超50%。通过加大办法宣贯力度,组织项目申报专项培训,进一步确保了信息化项目审核的流程信息化、决策科学合理、组织实施有序。
管理服务应用更加广泛
智慧农业在动植物生长环境远程监测控、生产管理智能化决策、农产品质量追溯监管、远程指挥调度、农产品流通等方面广泛推广应用;构建了全面感知、泛在互联、快速响应、智能协同的立体化城市管理体系;实现了出行诱导、远程指挥、拥堵分流、交通管制、快速处理事故、联动打击犯罪等交通管理智能化;建设应急地理信息平台、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应用平台,将公安、消防、综治、城管等部门应急力量连接起来,实现安全事件处置和应急管理智能化;建成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实现近百家医疗机构患者就诊信息共享;城乡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100%电子台帐,帮助提高社区服务效能,减轻社工负担;智能家居、社区医疗、物业管理、家政护理等业务通过数字电视网络和智能机顶盒实现办理;游客通过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了解旅游资源、景点活动等方面消息,享受在线咨询、私人定制、快捷支付、无障碍通行等服务;建设“掌上价格通”物价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菜场、超市、药店、停车场、教育、公共事业、新商品房、二手房”等八大类价格信息实时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