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巨大引巨头纷纷介入
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欧洲汽车市场中25%的汽车都配置了车载智能系统,而车载智能系统在中国刚刚步入初级阶段,这也表明车载智能系统在中国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
正是因为看到中国市场潜在的商机,各个车企都纷纷开发了自己的车载智能系统。国际品牌有通用的OnStar、丰田的G-BOOK、宝马的iDrive等,这些系统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已较为成熟,被中国消费者接受较早,而国内自主品牌起步较晚,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汽的inkaNet,长安的incall,吉利的G-NetLink等。
与车企开发的车载智能系统不同,苹果、谷歌、微软等系统产商也介入车载系统,并几乎与所有的汽车生产巨头们建立了合作关系。2013年6月,苹果与12家汽车企业联手合作推出车载智能项目"iOSintheCar"。2014年1月,谷歌宣布联手奥迪推出基于Android系统的车载智能系统,车载智能系统已经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功能专而精更能讨得消费者欢心
就在互联网介入汽车成为时髦词汇,车载互联系统成为各种档次汽车标配的时候,系统提供的花样繁多的功能也让消费者感到无从下手。
一项针对欧洲、美国和中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超过1/3的通用车主从未使用过车内的各种联网服务、25%的福特车主从未使用过SYNC。有28%的调研参与者认为,现在的车载APP功能过于复杂。
功能繁多远不如把单一功能做得专而精更能讨消费者的欢心,以车载信息服务来说,很多厂商都建立了自己的人工服务平台,丰田的G-BOOK,车主只需按下一个按键,就可以得到后台客服的精准服务,实现导航、订餐、紧急救助的一键式快捷服务。而在目前一些可实现的先进功能中,消费者最希望能够拥有的功能是提供“远程车况检测报告”、“远程控制”、“互联网连接及下载”等实用性功能。
目前用户黏性还不足
厂商如此大动干戈地开发车载智能系统,最终目的无非是为了赚钱。但从目前车载智能系统的续费率来看,相关企业仍处在赔本赚吆喝的阶段。
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秘书长庞春霖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通用On-star、丰田G-BOOK以及中国上汽的inkaNet等系统,在免费服务到期后,续费率只有10%至30%,可见这一市场的尴尬和低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