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5日星期六,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不断攀升,据尼泊尔最新数字,地震已经造成尼境内至少2460人遇难,另有5000余人受伤。据媒体报道,在25日尼泊尔8级强震发生一星期前,约50位地震学家与社会科学家从世界各地前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他们早已预料到尼泊尔可能发生灾难性强震,希望能在强震来袭前更妥善地做好准备工作,没想到地震在会议一周后就到来。
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尚无法实现每次地震前的准确预报。主要因为地下太复杂了,不像空间观测那么直观,要想了解地球内部的变化特征只能通过间接方式来获得。预警不是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发生前告诉大家,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某个区域有地震发生;地震预警时指地震已经在震中发生,地震预警系统利用电波和地震波的速度差,为其它可能受波及的其它地方发出预警,从而提前做出相应准备。
利用预警跑系统出生命时间
相对于地震预测、预报而言,地震预警的时间相当短,但其准确率却相对较高。如果地震前几秒钟发出预警,就理论而言,哪怕只有几秒的预警,也可以挽留无数的生命,有关方面也可以利用这极为短暂的时间采取一些紧急措施,减小地震可能引发的灾难,比如及时切断煤气以及电源供应的开关,降低震后发生火灾的可能。
理论研究表明,地震预警系统可减少的人员伤亡:如果预警时间为3s,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s,人员伤亡比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达到60s,则可使人员伤亡减少95%。
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如果该地区建立有地震预警系统,并且能够在地震波到达北川、青川等地区之前,提前数秒至数十秒发出预警,这些灾区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或许不致如此惨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所副所长李小军博士:“尤其是学校,10秒钟就可以跑出去不少孩子。”
日本地震预警系统从2006年8月起面向部分行业率先提供服务,现阶段日本共有约500家企业和团体是这套系统的用户。气象厅在中越海域地震后,对其中约50家企业、团体进行了调查,结果总部位于横滨市的相模铁道公司在地震发生前63秒接到警报,当时正运行在横滨至海老名、横滨至湘南台之间的17辆列车的驾驶室都响起了警报,列车全部被紧急制动。
长野县某建筑公司位于这个县松本市的建筑工地在地震前约30秒接到警报后立即停工。长野县上田市上田丸子地区自治中心在震前17秒收到警报,并用有线通信设备向辖区内各家各户播报,使居民及时采取了避险措施。
中国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状况
我国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从2008年汶川地震后开始研制地震预警技术;在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福建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成都市防震减灾局等单位专家的帮助下,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初步掌握了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的核心技术,且已经将这些技术融入到其开发的软硬件一体化系统中,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
2014年5月7日,首都圈地震预警系统经过近1年半的建设,目前已建成并于当日投入运行,将为首都圈民众和地铁、化工等重大工程提供地震预警服务。首都圈是以国家首都城市为核心形成的都市圈,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也中国东部地震多发区之一,1976年唐山地震就发生在这一区域。此次系统覆盖了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沧州、大同等首都圈区域13万平方公里范围。当首都圈及周边区域发生地震时,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7秒内为民众和重大工程发出警报,减少人员伤亡和次生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