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留守”老人、“失地”老人越来越多。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远远低于城镇。由于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许多农村老年人养老、医疗和服务均难得到有效保障,城乡老年人在养老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养老方式、政策保障等一系列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西安市的老年人在养老保障方面情况如何?经过多方调查摸底,用大数据说话,为您细数西安养老“家底儿”。
老龄化趋势明显
现有129.67万老人2020年达到151.62万人
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身边的老人也在增多。数据显示,我市老龄化正在“极速前进”,已进入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期。
按照西安市统计局数据,截至2014年底,西安市60岁以上老年人约129.67万人,占总人口的15%,老年人口增速达到了5.7%。这只是一个开始,预测到2020年我市老年人口数将达到151.62万人。
居家养老是首选
建成435个社区服务站232家农村幸福院
老年社区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如何养老。目前,西安发展比较成熟的养老模式主要有社区居家养老和入住养老机构两种。
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建成435个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老年餐桌、文体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已建成232家农村幸福院,实现覆盖率86.8%和59.46%。全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新增床位2200张,已基本形成覆盖区县、街道和社区(村)的居家养老三级服务网络。
“老年人‘不离家、不离院、不离伴’的居家养老愿望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市社科院社会所研究员赵银侠说:“居家养老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未来仍然是老年人养老的第一选择。”
据了解,今年内我市还将在城市社区新建122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在农村新建189个幸福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