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类
推荐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安防技术 > 柯桥监控安装 > 查看新闻
人机协作 实现产业融合与交互发展趋势
绍兴装监控:www.hao9588.com 来源:绍兴监控安装 发表时间:2015/11/5 9:21:30  点击:317
机器人一直拥有“超人”的优势,这不仅体现在作业的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方面,在耐疲劳、连续作业等方面也明显优于人工。也正因如此,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机器人正在逐步取代人工,成为科研、制造甚至服务业的“主力军”。不仅如此,现在的机器人具有学习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可以充当婴儿保姆、家庭教师、急救医护人员甚至聚会伴侣。随着机器人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许多人担忧:机器人会不会取代人类成为生产的主力军?人类会被机器淘汰出局吗?

  “人机协作”正在成为机器人发展的一个亮点

  美国Rethink和瑞典ABB公司分别于2014年9月和今年3月先后推出最新一代具备“人机协作”能力的机器人,机器人和工人之间除了“替换”多了“协作”的新选项。国际标准化组织将“人机协作”定义为,机器人与工人在一定的工作区域范围内为达成任务目标而进行的直接合作行为,机器人从事精确度高、重复性强的工作,人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做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而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深度应用于人机协作过程中,有助于探索并发掘出人机协作过程中的更多反馈结果,发现人机协作过程中的不足,优化制造生产效能,推进“人机协作”理念迈向更高级层次。

  物联网技术可有效收集人机协作反馈数据

  “人机协作”所表达的意图十分浅显,机器人从事精度和重复高性高的作业流程,工人在其辅助下进行创意性工作,然而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优化这一过程,让整个生产制造过程更加智能和谐,传统的制造流程优化手段已经几乎触及天花板。应用物联网技术,使用多种传感器量化人机协作过程中的各种变量,分析之后再通过物联网手段反馈给生产流程中的工人和机器。富士康公司号称在2014年底完成“百万机器人”计划,然而至今机器人使用数量也仅在十万左右,距当初宣称的目标相差巨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冰冷的机器人对3C产业中复杂的零配件适应性不强,一旦出现次品,整条机器人生产线都会被迫停车并需要技术工人进行问题查找和参数调整,机器人反而不如传统产业工人工来得灵活。这是机器人缺乏与工人进行互动和协作的必要手段造成的,如果每个机器人都通过物联网连为一体,一台机器人遇到的技术问题,将会实时反馈给管理人员并且经过分析后将解决方案回馈给机器人整体,大量机器人与3C产业工人在协同中产生的数据,将为生产流程的优化提供第一手资料。

  日本机器人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并大力度推进下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在机器人产业中的应用,促进人类与机器人和其他机器进行更高等级的协同作业。日本富士通公司相信工业制造过程中任何数据都是相联系的,其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控人机协作的整个流程,设计规范了不同机器人之间、机器人与工人之间沟通的“语言”,并实时传输该过程中产生的包括组件特性和湿度等要素在内的各种状态数据,有力促进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协同化。并且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公司,富士通还将这一人机协作及物联网技术与其他机器人公司合作开发,力图为制造业企业打造一整套人机协作的监控及优化方案,助力制造业企业加速机器人部署、深化人机协作的应用。

  云计算让人机协作大数据得到有效分析

  不同机器人之间、机器人与工人之间“会话”产生了大量的原始数据,而云计算对这些原始大数据的归类、分析、整理挖掘能力,借由物联网技术作为传输和反馈媒介,收集并将结果返回到人机协作的实时过程之中,迅速优化生产制造流程,为实现智能制造、个性化制造提供技术有力支撑。

  人机协作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协作过程中的主动数据,比如工人在何时做某个零件放到了何处,机器人某个动作持续的时长,这些属于基础协作数据;另一种是被动数据,比如工人某个无意识的行为习惯动作发生的频率,机器人在不同工人行为的影响下的运作效率等,这些数据更为隐蔽且容易被忽视。然而通过实时彼此互联的不同传感器组成的物联网,这些数据都被迅速收集,并且当数据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可通过数据挖掘和强劲的计算能力对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出某种“模式”,看似简单的人机协作,也会在大数据的分析之下,得到某些之前无法察觉的结果,从而进一步更新优化整个人机协作流程,提高制造生产效率。
 

浙ICP备15015651号-2
访问量:6320724